云南省工程机械行业管理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两会专题】倾听工程机械大佬们的“两会”声音之中联重科詹纯新

“两会”,作为世界观察中国政治的一个重要窗口,自从召开以来就一直处于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聚光灯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例年的“两会”传达出无数的涉及中国经济民生的利好消息。今年的“两会”召开已逾一周,又有哪些利好消息传出?对于我们工程机械行业来说,“两会”代表又说出了哪些新声,献出了什么好的计策呢?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今年“两会”上工程机械大佬们向我们传递了怎么样的声音?

  中联重科詹纯新:中企不缺技术 缺“工匠精神”

  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结合企业发展实践指出,中国装备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就必须发扬“工匠精神”。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如何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詹纯新认为,与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相比,中国企业不缺技术,而是缺少一种“工匠精神”, 如果不唤起“工匠精神”,中国就谈不上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数据显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值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但不容否认的是,中国制造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科技竞争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大而不强”的现状更是被业界所诟病。

  而从细节上看,中国高精尖制造能力缺失明显,许多产品体系只是解决了有无生产能力的问题,产品功能、质量、可靠性、工艺水平等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一个事实是,攻克制造业质量难题,日本用了十年时间,韩国用了二十年时间,而中国近三十年时间,质量仍是制造业的“痛”。

  詹纯新表示,“工匠精神”的缺失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何谓工匠精神?在詹纯新看来,良好的工匠是对每件产品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敢于创新,拥抱变革,在擅长的领域成为专业精神的代表。

  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和工人对工匠精神认识有缺失,急功近利,缺乏对细节的追求和把控,相对追求数量、速度和效率,产品不够扎实,不够耐用。

  詹纯新介绍,目前,由德国等老牌工业强国发起的“工业4.0革命”席卷全球。如果中国制造业在这场革命中不能守住现有优势,做出创新成果,就很可能失去市场地位和技术优势,对中国现代化进程造成严重影响。

  国外的成功经验也表明,工匠精神是一个企业、一个产业和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丰田佐吉是丰田创始人,他本人就是一个工匠、一个研究狂人。他研究发明的织布机对现在的纺织行业影响犹在。丰田佐吉的儿子丰田喜一郎是一个“发动机迷”。丰田佐吉的孙子丰田英二是个工作方式的研究狂,他研究如何才能降低库存、降低成本。三代研究狂造就了丰田帝国。

  詹纯新认为,唤起工匠精神,需要加强培训、管理、激励及岗位流动机制。要促进工匠精神的传播与交流。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让制造行业甚至全社会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可贵。